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塔里木大学“胡杨守望·童梦护航”活动:用爱与创意陪伴儿童成长

 日期:2025-07-21 点击数:15

2025年7月3日至10日,塔里木大学“胡杨守望·童梦护航”社会实践团走进第一师阿拉尔市向日葵照护服务中心,为6至12岁儿童开展了一场以传承胡杨精神为核心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艺术浸染、科技赋能、文化浸润多维度融合的活动设计,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触摸胡杨风骨,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成长力量。

7月4日的研学之旅是孩子们与胡杨精神的初次“对话”。塔里木大学校本部的王震将军雕像前,讲解员缓缓道出将军率部垦荒戍边、建设家园的峥嵘岁月,孩子们仰着小脸,专注的眼神里映着对先辈的崇敬。步入“我们这五年”主题展馆,农业科技成果模型与饱满的农作物展品相映成趣,“这些是老师研发的‘沙漠密码’,能让作物像胡杨一样在戈壁扎根结果”的解说,让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愈发炽热。

图为实践团带领孩子们在王震将军雕像前聆听事迹

“折纸胡杨骨,笔绘大漠魂”活动里,彩纸、画笔与毛笔在桌上排开。“胡杨在沙漠里能活千年,这份坚韧,就藏在你们将要创作的作品里”,活动负责人的话语点亮了孩子们的灵感。乐乐起初对着彩纸手足无措,志愿者屈膝俯身手把手引导,当指尖跃出一株灵动的“小胡杨”时,孩子的笑容像月牙般弯起;朵朵在画纸上一笔一划写下“胡杨,你真勇敢”,稚嫩笔触里满是孩童最纯粹的致敬。

图为孩子们在“折纸胡杨骨,笔绘大漠魂”活动中创作

7月6日的“奔跑吧·小胡杨”户外拓展,让活力与协作在阳光下绽放。五彩泡泡漫天飞舞,追逐的身影与银铃般的笑声交织成画;立柱接力环节,小组成员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默契配合,掉落的立柱越来越少,欢呼声越来越响;纸飞机放飞时刻,孩子们在机身上郑重写下梦想,奋力抛向天空的瞬间,仿佛将童真与向往都托付给了风。

图为户外拓展活动中孩子们放飞纸飞机的场景

7月7日的“胡杨芯连心·科技伴童行”课堂,让编程与胡杨精神碰撞出奇妙火花。“这些彩虹代码就像胡杨的根系,牢牢扎进土壤才能支撑大树,代码扎实了,小胡杨动画才能‘活’起来”,实践团成员的比喻让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当屏幕上的虚拟胡杨随着孩子们编写的程序摇曳生姿,明明举着小手雀跃呼喊:“小胡杨‘活’啦!”兴奋的掌声在教室久久回荡。

此外,胡杨精神主题教育课上,故事与影像交织,让“坚韧、坚守、奉献”的胡杨品格深植童心;“小胡杨书香成长计划”里,一本本图书化作精神养分,让书香与坚韧共筑成长底色。

7月10日的闭幕展演,是这场精神之旅的温情总结。《手指操》中,孩子们的指尖随旋律灵动跳跃;《万疆》的悠扬旋律里,稚嫩却嘹亮的歌声盛满对祖国的热爱。镜头定格下,笑脸与泪光交织,成为胡杨精神滋养童心的最美注脚。

图为闭幕展演上孩子们演唱《万疆》的画面

从绘画到音乐,从手工到编程,实践团成员以耐心与创意搭建起互动桥梁。手把手教折纸、逐句带唱儿歌的陪伴,渐渐驱散了孩子们的怯懦——从最初的躲闪到主动牵起志愿者的手,小小的转变里藏着大大的温暖。“这些陪伴,是孩子们最需要的阳光。”向日葵照护服务中心负责人梁莎莎的感慨,道出了活动的温度。

这场跨越七日的实践,既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望向世界的窗,更让高校学子在躬身奉献中读懂了责任担当。当胡杨精神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扎根生长,便绽放出育人铸魂与惠民暖心的双重光芒。

(王俊豪 郭晨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