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杏林语春声·科普惠民生暑期社会实践儿童健康科普调研报告
前言
本次“萌娃科普护芽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答卷147份,旨在了解公众对宠物与儿童健康共存相关知识的认知、对儿童饮食健康及节俭习惯与健康关系的看法,以及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与信息获取渠道等内容。调查结果将为针对性开展科学育儿及健康科普提供参考依据。
1 多数受访者认为养宠物会增加儿童感染肠道寄生虫风险
在所有受访者中,选择“完全认同”和“部分认同”的比例分别为29.79%和34.04%,两者合计占比63.83%,超过半数,表明多数人存在养宠物会显著增加儿童感染肠道寄生虫风险的认知。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宠物饲养与儿童健康防护知识的科普,纠正可能存在的过度担忧,传播科学的宠物管理和卫生习惯养成方法。
*此结论来源于 Q1.您是否认为 “家里养宠物(猫狗)会显著增加儿童感染肠道寄生虫(如蛔虫、弓形虫)的风险”?
2 公众对弓形虫感染相关知识的整体认知程度一般
从数据来看,选择“非常了解”和“了解部分”的比例总和为21.28% 29.79% = 51.07%,超过半数,但“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也达到了34.04% 14.89% = 48.93%,接近半数,表明公众对弓形虫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家养宠物猫与儿童感染弓形虫的科学关联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近一半的人认知不足,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
*此结论来源于 Q2.您了解 “弓形虫感染” 的主要传播途径吗?是否知道 “家养宠物猫与儿童感染弓形虫” 的科学关联?
3 多数受访者认为两者同等重要
在预防宠物相关儿童感染的关键措施认知上,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了“两者同等重要”,这表明大部分人意识到宠物驱虫洗澡和儿童勤洗手对于预防感染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偏重某一项。
*此结论来源于 Q3.您认为 “定期给宠物驱虫、洗澡” 与 “儿童勤洗手”,哪项对预防 “宠物相关儿童感染” 更关键?
4 多数受访者对“宠物与儿童共睡”存在健康担忧
选择“一定会担心”(34.04%)和“可能会担心”(27.66%)的受访者比例总和达61.7%,超过六成,表明超过半数的人在看到该场景时会首先考虑孩子生病的可能性。而“完全不担心”的比例仅为8.51%,占比较低。
*此结论来源于 Q4.当看到 “宠物与儿童共睡” 的场景时,您第一反应是否会担心 “这会让孩子生病”?
5 多数受访者了解宠物粪便病菌传播风险但处理方式认知不足
在所有受访者中,了解宠物粪便病菌可能通过儿童接触传播的比例为72.34%(31.91% 40.43%),表明大部分人对风险有一定认知。然而,在了解风险的人群中,仅44.12%(31.91%/72.34%)知道正确处理方式,超过半数(55.88%)虽了解风险却不知如何正确处理,反映出风险认知与行为指导之间存在脱节。建议加强对正确处理方式(如戴手套清理、及时洗手)的科普宣传,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降低儿童接触传播风险。
*此结论来源于 Q5.您了解 “宠物粪便中的病菌(如沙门氏菌)可能通过儿童接触传播” 吗?是否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如戴手套清理、及时洗手)?
6 多数人认为公众对宠物“脏”致儿童得病的担忧存在夸大
选择“严重过度夸大”和“略有夸大”的比例总和为53.2%,超过半数,表明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觉得公众对此问题的担忧程度高于实际情况。建议加强宠物卫生知识科普,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宠物与儿童健康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此结论来源于 Q6.您认为公众对 “宠物‘脏’会导致儿童得病” 的担忧,是否存在 “过度夸大” 的情况?
7 多数人认为是宠物导致的过敏
在所有受访者中,超过半数(57.45%)选择了“宠物导致的过敏”这一选项,占比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表明大众普遍将儿童与宠物玩耍后的此类症状与宠物过敏联系起来。建议加强宠物饲养家庭对儿童过敏症状的关注,普及宠物过敏的预防和应对知识,如定期清洁宠物、保持室内通风等。
*此结论来源于 Q7.对于 “宠物与儿童玩耍后,儿童频繁揉眼睛、打喷嚏”,您更倾向于认为是?
8 多数受访者对宠物与儿童健康共存持中间或积极态度
选择“中立”的比例最高,为31.91%,“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比例合计达42.55%,两者总和超过七成,表明多数人对做好相关措施后宠物与儿童健康共存的可行性持较为开放或肯定的态度。建议继续加强宠物定期体检和儿童卫生教育的宣传,巩固积极态度,同时针对中立态度人群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减少其顾虑。
*此结论来源于 Q8.您是否同意 “只要做好宠物定期体检、儿童卫生教育,宠物与儿童可以健康共存,无需担心疾病传播”?
9 多数人关注饮食健康知识
近八成受访者关注饮食健康知识,其中偶尔关注者占比最高(48.94%),经常关注者占36.17%,两者合计达85.11%,表明饮食健康知识在人群中具有一定关注度,但主动、持续关注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建议通过多样化渠道加强饮食健康知识普及,提高公众主动关注的积极性,例如增加短视频、科普文章等易于获取的内容形式。
*此结论来源于 Q9.您平时是否关注饮食健康知识?
10 多数人会因节俭偶尔重复加热剩饭剩菜
从整体情况来看,偶尔因节俭重复加热剩饭剩菜的人数占比最高,达到61.7%,超过了一半;经常这样做的比例为17.02%,而从不这样做的占21.28%。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在节俭观念影响下,会有重复加热剩饭剩菜的行为,但并非频繁为之。建议在宣传节俭的同时,加强对剩饭剩菜科学储存和加热方法的普及,确保饮食安全。
*此结论来源于 Q10.您是否会因为节俭而重复加热剩饭剩菜?
11 近半数受访者曾因节俭导致肠胃不适
在所有受访者中,有46.81%的人表示遇到过因节俭导致肠胃不适的情况,接近总数的一半,说明因节俭引发肠胃问题并非个别现象,需引起一定关注。
*此结论来源于 Q11.您是否遇到过因节俭导致肠胃不适的情况?
12 多数人认为“节俭伤胃”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变质滋生细菌
在所有受访者中,选择“食物变质滋生细菌”的比例高达70.21%,远高于其他选项。这表明大众普遍将节俭行为导致伤胃的首要因素归结于食物变质产生的细菌对胃部的侵害。建议在倡导节俭的同时,加强对食物储存和变质识别知识的普及,提醒人们即使节俭也不能食用变质食物,以减少因食物变质引发的胃部健康问题。
*此结论来源于 Q12.您认为 “节俭伤胃”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3 多数家长对分餐制预防婴幼儿疾病作用认知不足
超过半数的家长仅听说过分餐制但不清楚其对预防婴幼儿疾病的具体作用,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接近两成,整体认知水平有待提升。建议通过社区宣传、育儿讲座等方式普及分餐制在婴幼儿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分餐制。
*此结论来源于 Q13.您是否了解 “分餐制” 对预防婴幼儿疾病的作用?
14 多数人认为婴幼儿牙齿护理应从长第一颗牙后开始
在所有受访者中,选择“长第一颗牙后”开始婴幼儿牙齿护理的比例最高,达到63.83%,占比超过六成,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选项,表明这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护理起始时间。建议相关科普宣传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该阶段护理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性,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实操技能。
*此结论来源于 Q14.您认为婴幼儿牙齿护理应从何时开始?
15 多数家长知晓海姆立克急救法
超过六成的家长知道海姆立克急救法,表明该急救知识在家长群体中已有一定普及度,但仍有近三成家长仅会拍背且方法不确定,还有少数家长完全不知道如何处理,提示急救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全面性有待提升。建议针对拍背方法不确定的家长开展专项培训,明确正确拍背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要点,同时加强对完全不知晓处理方法家长的基础急救知识普及。
*此结论来源于 Q15.孩子被异物卡住气道时,您知道如何处理吗?
16 主动学习科学育儿知识的比例较高,但深度不足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在照料孩子时会主动学习或偶尔了解科学育儿知识,显示出较强的学习意愿。然而,其中“偶尔了解”的比例(53.19%)显著高于“经常学习”(27.66%),表明多数家长的学习行为较为被动,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建议通过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多样化的知识形式(如短视频、在线课程)以及社区互动活动,鼓励家长从“偶尔了解”向“经常学习”转变,提升科学育儿知识的掌握深度。
*此结论来源于 Q16.您在照料孩子时,是否会主动学习科学育儿知识?
17 公众对宠物毛发与儿童呼吸道疾病关系的认知依据以网络信息为主
在所有认知依据中,选择“网络信息”的比例最高,达到48.94%,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说明网络信息是公众获取该方面认知的主要途径。但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不准确或片面的内容,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平台宠物健康信息的监管与引导,提升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此结论来源于 Q17.对于 “宠物毛发是否会直接导致儿童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您的认知依据是?(可多选)
18 多数受访者认为长期吃腌菜咸菜、空腹吃隔夜冷饭可能伤胃
在可能伤胃的行为认知中,长期吃腌菜、咸菜和空腹吃隔夜冷饭这两项,选择比例均为76.6%,是所有选项中比例最高的,反映出受访者普遍将这两种日常饮食习惯与伤胃联系起来。建议在日常健康宣教中,可重点针对这两种行为,向大众普及科学的饮食方式,减少此类不良饮食习惯。
*此结论来源于 Q18.您是否认为以下行为可能伤胃?(可多选)
19 多数人认为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是首要注意事项
在宠物与婴幼儿共处的注意事项中,选择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的比例最高,达到87.23%,显著高于其他选项,这表明大众普遍将宠物的疫苗接种视为保障婴幼儿健康的关键措施。建议宠物主人严格按照兽医建议,定期完成宠物的疫苗接种计划,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记录,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此结论来源于 Q19.您认为宠物(如猫狗)与婴幼儿共处时需要注意什么?(可多选)
20 微信/短视频是获取育儿知识的首要渠道
在所有获取育儿知识的渠道中,选择微信/短视频的比例最高,达到63.83%,明显高于其他渠道,说明该渠道在育儿知识传播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普及度。建议相关育儿知识传播者进一步优化在微信/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形式,如增加短视频教程、直播互动等,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此结论来源于 Q20.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育儿知识?(可多选)
21 育儿知识需求集中在基础保障类和发展类
调查显示,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和常见疾病预防的需求比例最高,均为70.21%,安全急救技能以65.96%紧随其后,这三类基础保障类知识合计占比高,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儿童心理发展需求也达到63.83%,说明家长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建议在提供育儿知识时,优先覆盖营养喂养、疾病预防和安全急救等基础内容,同时增加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以满足家长多方面的需求。
*此结论来源于 Q21.您最希望了解哪方面的育儿知识?(可多选)
总结
本次“萌娃科普护芽行”问卷调研揭示,公众在宠物与儿童健康共存认知及育儿健康知识方面展现出一定基础,但也存在显著的认知误区与提升空间。
在宠物与儿童健康关系方面,多数受访者既认识到养宠物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如寄生虫、病菌传播),表现出对“宠物与儿童共睡”等场景的担忧及对宠物过敏的高度警觉,但同时也普遍认为公众对宠物“脏”会导致儿童得病的担忧存在过度夸大。这种矛盾心态反映了科学认知的缺乏。虽然超过七成受访者对做好宠物定期体检和儿童卫生教育后两者可健康共存持积极或中立态度,但对关键知识如弓形虫传播途径、宠物粪便正确处理方式的掌握仍显不足,且认知依据多依赖网络信息。这提示我们,亟需通过权威渠道加强科学知识普及,纠正“谈宠色变”或“忽视风险”的极端观念,强调“宠物管理”(定期驱虫、疫苗、体检)与“儿童行为教育”(勤洗手、不共睡)并重的核心原则,将风险认知有效转化为防护行为。
在育儿健康知识与行为方面,公众对饮食健康有较高关注度,普遍能识别长期吃腌菜、空腹吃隔夜冷饭等伤胃行为,并将食物变质滋生细菌视为“节俭伤胃”主因。然而,因节俭重复加热剩饭剩菜的行为仍较普遍,且近半数受访者曾因此导致肠胃不适,凸显了“知易行难”的问题。同时,家长对科学育儿知识有主动学习意愿,但多为“偶尔了解”,系统性不足,获取渠道以微信/短视频为主。在具体育儿技能上,对分餐制预防婴幼儿疾病的认知、婴幼儿牙齿护理起始时间的掌握有待提升,尽管多数知晓海姆立克急救法,但实操熟练度和全面性需加强。家长对儿童营养喂养、疾病预防、安全急救等基础保障类知识需求最为迫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度也在上升。
综上,本次调研强调,未来科普工作需精准发力:一方面,针对宠物与儿童健康共存,应提供清晰、可操作的行为指南,消除认知盲区,促进理性养宠;另一方面,针对育儿健康,需强化饮食安全(如剩饭处理)的实践指导,提升分餐制、牙齿护理等知识的普及率,通过系统化、多渠道的知识供给,结合技能培训,帮助家长将健康意识转化为科学育儿行为,最终实现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
西南医科大学杏林语春声·科普惠民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
202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