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科技学院传媒学院开展“语润草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5年7月10日,银川科技学院传媒学院“语润草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在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温婷茹老师的带领下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铁沙盖镇上沙盖村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创新模式构建“语言赋能+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等多维服务体系,在基层一线书写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能。
(银川科技学院传媒学院“语润草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
7月10日上午8时,传媒学院语润草原实践团与沙盖村举行“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村支部书记段根明、李生辉以及驻村第一书记谢永红等出席。启动仪式上,段根明书记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作为国家级重点扶贫旗县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以来当地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同时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王玥博同学代表实践团发言,表示将充分发挥传媒学子专业优势,通过普通话推广、文化宣传、产业调研等多种形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伊始,传媒学院语润草原实践团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角度出发,深入沙盖村针对村委工作人员、当地村民、农牧民以及青少年老人等重点人群实施推普实际情况的调查访谈。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围绕“普通话使用现状”“语言能力与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传承”等主题,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深入了解不同人群对普通话的认知和使用情况,系统梳理了当地语言文化的发展脉络。为制定推动普通话普及工作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也其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活动中期,实践团围绕“普通话+民族文化”主题开展融合宣讲。成员吕桃颖依托传媒学院资源,充分发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优势,清晰解读了普通话的定义、重要性及推普周活动内容,并从实用交流与文化凝聚层面,阐明推广普通话通过语言统一强化国家认同、密切民族情感联结,对构建“语言共同体”、增强国家归属感的关键作用。村民王立松通晓蒙汉双语,现场承担翻译工作。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环节丰富生动,村民专注聆听,眼神中既饱含着学好普通话、打破民族语言交流障碍的热切,也流露着以民族语言守护文化根脉、以普通话架起沟通桥梁,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的期盼。
(实践团传媒学子吕桃颖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双语融合宣讲)
最后,驻村第一书记谢永红着重指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义深远,不仅在于语言沟通,更是打破城乡交流壁垒的“金钥匙”、驱动乡村振兴的“加速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基石”。沙盖村始终秉持使命担当,积极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此次与银川科技学院传媒学院联合开展活动,正是双方以校地联动模式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据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银川科技学院传媒学院语润草原实践团将继续夯实理论知识,锤炼实践能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更多有效途径,将继续开展深入田间劳作户外普通话宣讲、日常急救知识普及普通话场景应用等系列活动,持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内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王睿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