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云影佤歌实践团赴云南腾冲:探寻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日期:2025-09-09 点击数:738

7月28日至8月1日,云影佤歌实践团赴云南省腾冲市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深入司莫拉佤族村和腾冲皮影艺术馆,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和文化体验,见证乡村发展新貌,感悟非遗文化魅力。

此次实践活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聚焦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实践团以当代青年的视角,深入基层一线,探寻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新路径,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司莫拉佤族村,实践团成员走访传统民居并进行问卷调查,体验了佤族织锦、木鼓等民俗活动。




村支书介绍,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一位经营农家乐的佤族大姐告诉队员:"现在寨子路修好了,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在腾冲皮影发源地刘家寨,实践团有幸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永周先生。刘老先生从艺五十余年,亲自演示了皮影制作的全过程:从选皮、鞣制、画稿、雕刻到上色、组装,每一步都精益求精。"一刀一刻,都是功夫,"刘老先生说,"皮影戏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刘永周皮影戏馆,团队成员还亲自尝试了皮影制作,在老师指导下学习选皮、描样、雕刻等工序。当亲手完成的皮影在灯光下展现出精美纹样时,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中匠心独运的制作智慧。刘老先生坦言,当前皮影艺术面临观众老龄化、传承断层等挑战,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了解并喜爱这门传统艺术。

不仅如此,我们还采访了刘永周皮影戏馆的负责人李老师,作为第六代传承人,关于皮影的传承和弘扬的诸多问题,他这样说:

Ⅰ. 渠道多元,兼顾传承与创新

为让传统皮影戏契合年轻人需求,需多方面改革。剧目方面:可融合童话剧与民间故事;表演技术推出4D形式,结合声光电增强沉浸感。产品方面,创作文创产品,将皮影加框便于携带。此外,让游客到后台表演、参与皮影涂色工序,

深入体验皮影的文化魅力。

Ⅱ. 方式多样,保存濒临失传剧目

文化馆对传统老戏班表演的剧目进行录像、录音保存。新剧馆成立后,刘家寨老戏馆仍保留传统老戏班表演,于此同时,还聘请了老戏班保存传统技艺和剧目。

Ⅲ. 守正创新,各方扶持后备力量

在政府扶持下,每年各乡镇及学校教师都会来此参加皮影戏培训。也有老师自发学习后回校授课。同时也到各乡镇表演,让小孩也能了解传统文化。周边学校,如昆明、红河的学校,专门开设皮影知识与制作课程,让学生动手制作皮影,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司莫拉村通过文旅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皮影艺术则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寻找传承新路径。这些探索表明,文化传承需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回顾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返校后,我们将撰写调研报告,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佤族文化和皮影艺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传承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