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彝界智创三下乡:数字文创赋能彝族刺绣与乡村振兴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5-09-09 点击数:1062

为了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家乡村振兴、非遗保护政策对彝族刺绣传承的影响,把握彝绣当前的传承现状和面临挑战,为数字化赋能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提供对策建议,2025年 8月,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前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开展彝界智创三下乡:数字文创赋能彝族刺绣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行动。

首先,实践团队来到了彝绣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彝绣文化探索之旅。在讲解员彝族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丽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序参观了各个展厅。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精美的彝绣作品,从古朴的服饰、精巧的饰品到实用的生活用品,每一件都色彩艳丽、图案繁复,蕴含着彝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

传承人李老师详细介绍了彝绣的历史渊源,从远古时期彝族先民的简单刺绣雏形,到不同历史阶段彝绣工艺的发展与演变,让同学们清晰地了解到彝绣在岁月沉淀中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历程。同时,还重点讲解了彝绣的核心工艺,以及从选线、配色到刺绣的完整流程。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拿出手机记录,有的还忍不住驻足细看,感受着每一针每一线背后凝聚的匠心。李老师还建议建立彝绣数字纹样库,把珍贵图案数字化保存,让更多人更方便地学习。

随后实践团队又去参观了李长征彝绣技能大师工作室,走进工作室,墙上悬挂的精美彝绣作品、桌上摆放的刺绣工具与半成品,瞬间将师生们带入彝绣的艺术世界。工作室负责人、楚雄州著名的彝绣传承人李长征老师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工作室的发展历程、彝绣技艺的传承现状以及近年来在创新设计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谈到刺绣艺术理念,李长征老师强调图案寓意:火焰、太阳、熊腰花(马缨花)这些图案在彝族文化里都有神圣含义,绣在衣服上就是对祖先与自然的祭祀。在交流过程中,李长征老师结合自身数十年的刺绣经验,生动讲解了彝绣独特的图案寓意与技艺精髓。他指着一件彝族服饰上的“太阳纹”“羊角纹”图案介绍道,这些图案不仅是彝族先民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更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信仰;随后,他又将这些纹样画到纸上分步骤教给学员。

最后,李长征老师谈到把经典纹样做成数字产品,让更多人记住它们。他举例说,最近村里举办活动时,用投影把彝族花纹图案放大展示,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驻足观赏,这让他觉得数字化可以帮助传播彝绣文化,但一定要用传统人的眼光去指导设计。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学到了彝绣技艺知识,更被传承人们坚守非遗传承的初心所打动。团队师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积极传播彝绣文化,助力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