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乡野守初心,三尺讲台铸师魂
在湖南省的一所乡村学校里,有这样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每逢教师节,当晨光洒向校园外的田野,映照着教室里孩子们清澈的眼眸时,她对“师德师风”四个字的理解愈发朴素而深刻——这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藏在她每一次深夜演算的草稿里、每一次课后答疑的讲解中、每一次拒绝家长馈赠的坚持里,是她扎根乡村教育沃土的责任与坚守。她便是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小碧中学的聂园老师。
爱岗敬业:把课堂当战场,把乡村当故乡
乡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藏着许多细碎的“不容易”。由于师资紧张,她不仅要带初一年级的数学课、生物课,还要肩负六年级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连午休时间都常被学生堵在办公室问“二元一次方程怎么解”;农村孩子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有理数运算都不熟练,她便利用放学后的半小时,拿着课本和练习册,从公式推导到例题演算,逐个带着“啃硬骨头”,常常忙到深夜。
为了让抽象的数学不“高冷”,她总把乡野里的场景搬进课堂:教“几何图形的性质”,便领着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三角形屋顶、平行四边形栅栏;遇到学生对应用题“犯怵”,她就把题目里的“超市购物”换成“村口小卖部买文具”,把“汽车行驶”改成“拖拉机拉化肥”,用熟悉的场景帮大家找解题思路。
有人劝她“村里的孩子能懂些基本知识就行”,她总笑着摇头:“孩子们每天在校辛苦学习一整天,我多讲一道题、多教一个方法,他们将来考高中、考大学时,就多一分底气。”在她心里,乡村初中的数学课堂不是“凑活教”的地方,每一次公式的推导、每一道习题的批改、每一次教导的耐心,都是她对“数学教师”这一身份最实在的践行。
关爱学生:做孩子的“引路人”,也做“暖心人”
乡村校园里,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渴望陪伴,更需要成长路上的引导。她深知,对乡村孩子而言,数学老师不只是教公式的人,更要做他们成长中的“暖心人”——作业本上一句“辅助线画得真巧妙”的评语、考试后一次“再试一次就好”的鼓励、雨天里共享的一把伞,都能成为照亮孩子心灵的光。她始终坚信,用真心换真心,用关爱暖童心,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自信地面对数学、面对未来。
廉洁自律:守好“三尺讲台”,更守好“初心底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母校校训,也是聂老师始终恪守的基本操守。从教多年,她始终牢记“不拿家长一分一毫,不占学生一丝一厘”的原则。有家长想表达感谢,真诚地说:“孩子能把数学学明白,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她清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只有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才能教会孩子用正直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人生。三尺讲台虽小,却是立德树人的大舞台,唯有守住廉洁底线,才能让师德师风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初中数学教师,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未来,她仍会带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初心的坚守,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继续耕耘,用一支粉笔、一方黑板,把数学的逻辑与温度传递给每个孩子,用平凡的行动书写不平凡的师者担当,让师德师风之花在乡野间静静绽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