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擎旗逐绿电 碳路亮山河”实践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实践调研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电2478班联合学院“双百班”共同组建“擎旗逐绿电,碳路亮山河”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团依托双百班党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组织优势、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优势、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优势及以博士生为主体的团队人才优势,聚焦“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科学问题和“卡脖子”工程技术难题,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及乌兰察布两市的电力公司、发电集团、科研院所及高校科研一线,围绕大规模多类型新能源消纳及汇集送出技术、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方向开展攻坚行动。
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内蒙古电科院挂职副院长胥国毅,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院长沈广忱,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党委组织部人才开发培训室主任刘钊,内蒙古大青山实验室党支部书记、董事曹斌,内蒙古电科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杨德宇,内蒙古电科院可靠性评价党支部书记、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技术中心主任贾俊青,三峡集团科研院副专业师武世东等领导专家出席参加。
党建引领下的能源报国精神培育
行前,博电2478党支部特别录制《能源强国铸就辉煌,红色精神照亮征程》主题微党课,并在到访实践单位会场进行展播。以本次实践为契机,支部先后与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及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四个党支部签署支部共建协议,并充分挖掘行业前辈成长经历及到访企业建设愿景,围绕“留学归国报效家乡”“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是国之需求”“坚决做好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等主题深入交流。内蒙古大青山实验室党支部书记、董事曹斌指出,我们必须用好国家的“第三张网”,用好这片“试验田”,作为能源电力科研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一定要,也一定会把科技创新工作做好。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智能电网系副主任、大规模储能团队教工党支部书记张建伟表示:“应该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博士生培养层面的有组织科研模式构建
实践团立足团队人员构成特点,发挥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特色及优势资源,调动本硕博传帮带能效,设置行业专家讲坛、博士生能源创新论坛和“青聚蒙昌”环节。行业专家讲坛活动中,团队邀请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刘广忱院长、张建伟副教授及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可靠性及电能质量中心三级专业工程师蔡文超、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四级专业工程师邢伟四位专家,分别做专题报告;博士生能源创新论坛活动中,实践团队选派9位博士生围绕自身科研课题、参研项目进展、导师及科研团队宣介等内容进行专题汇报,既有与内蒙古电力集团相关单位的项目联合申报及联合科研攻关工作过往合作项目经验总结的“回头看”,也有科研最新进展的“正当时”,还有对申报中课题的“向前推”。在“青聚蒙昌”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与行业专家就内蒙古地区新能源装机及消纳情况、新能源接入后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影响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内蒙古电科院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技术中心主任贾俊青主任在活动中感慨母校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向实践团成员分享了自己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参与机组调试的第一份工作直到今天的学习和成长历程,并寄语实践团成员“科研要源于生产,高于生产,服务于生产,去解决真问题。”
国需导向下的知行合一育人范式研究
从课堂,到实验室,再到工程现场;从理论学习,到实习实践,再到职业发展;实践团围绕产学研用全链条,致力探索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校地共建、校企合作、校际协同、校内联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及人才培养交流平台。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华北电力大学与三峡集团挂牌共建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实训基地,实践团成员在三峡集团科研院副专业师武世东带领下,在新能源多能互补园区和“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进行学习。在内蒙古电力集团总部“点亮北疆”展厅,同学们沉浸式学习体验了变电站巡检、无人机巡线工作。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才引进专班成员、电力学院院长刘广忱,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党委组织部人才开发培训室主任刘钊,内蒙古电科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杨德宇,内蒙古大青山实验室人力资源部郭柯兰等相关领导了解团队成员学习及培养情况,介绍团队平台建设情况、突出优势及人才引进政策,并欢迎同学们来蒙就业。
如果说实验室是团队成员的“根据地”,那工程一线便是实践团成员的“真战场”。同学们的足迹遍及祖国山河,亦有国家公派留学收获的国际化科研视野;研究成果既被应用于国内大型工程现场,也被收录在国内外相关标准和顶级期刊上;同学们的相关事迹也被《中国教育报》和北京卫视等官方媒体报道。本次实地实践用时四天只是小小缩影,镜头之外,同学们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科研攻关,不舍昼夜,不计春秋。过去,现在,和将来,实践团都会将小我融入大我,举青春之旗帜丈量山河,撒创新之火种“电”亮未来,继续扎根新能源电力系统建设事业,依托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等重点项目及课题,贯彻产学研融合育人理念,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结语
于润物无声中育人,在实践中培育能源报国和科研报国精神,实践团成员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实践团成员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刻苦学习,躬身实践,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事业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努力为支撑能源强国建设和打造国之重器,讲好中国能源电力故事,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范宸珲、丁宁、孙清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