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信息学院学子用青春守护翼城非遗花鼓
7月15日,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怀揣对文化根脉的炽热情怀,深入晋南腹地,来到素有“花鼓之乡”美誉的翼城县杨家庄村。在这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他们追寻的古老乐章,正以青春力量唤醒翼城花鼓千年古韵,传承创新非遗文化。
对话传承:鼓韵里的千年回响
促进团踏访花鼓之乡杨家庄村,叩响了传承的门扉。在翼城这片文化沃土上,花鼓艺术自唐宋流传至今,鼓声里沉淀着千年的悲欢。指尖流转间,“文鼓”的细腻柔婉似昆腔流水,“武鼓”的粗犷豪迈若黄河涛声。非遗花鼓青年传承人李宁坦言:“传统花鼓与现代花鼓不同,我们讲究鼓点必须打响,而非仅注重舞蹈动作。”
技艺观摩:鼓槌上的生命律动
促进团有幸观摩了一场花鼓表演。铿锵的鼓点、悠扬的唱腔与乡土艺人们矫健的身姿交织在一起,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艺人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鼓槌,动作刚劲有力,时而腾跃,时而旋转,鼓声如雷,节奏明快,引得围观村民阵阵喝彩。表演间隙,我们与艺人们深入交流,了解到花鼓不仅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文化,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我们深深感受到,乡土艺术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乡村精神凝聚的纽带。
亲身体验:鼓点初绽的青春回响
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促进团成员们跃跃欲试,亲执鼓槌。传承人耐心示范,从握槌姿势到发力巧劲,逐一点拨。随着反复练习,由生涩到渐入佳境,鼓点终汇成节奏。促进团成员们虽然汗水浸湿了衣衫,但是脸庞上洋溢着笑容,指尖抚过温润鼓面,掌心握着鼓槌柄,这份切身的体验,让书本上抽象的“非遗”二字,终于化为指尖可触、心中可感、鼓点可闻的鲜活存在。
此次花鼓探索之旅,让促进团成员在 “倾听-观摩-体验”中深度交融,使翼城花鼓从尘封的历史符号,蜕变为可感可触、鼓点铿锵的活态艺术,也让翼城花鼓的传承创新之路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
(通讯员:李淳 侯琪 程文熙 撰稿:张晓旋 史玉洁 摄影:赵维晨 贺佳乐 郑子豪)
上一篇:兰州工商学院“e路通”社会实践团前往东乡县-开展红色教育暨暑期安全教育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