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千载传古韵 建本新篇泽乡野
2025年7月12日,厦门医学院"取经百强,聚力乡兴实践行"实践队(指导教师林虹、林颖峰)走访建阳建本文化展览馆,在这座承载千年印刷记忆的文化殿堂中,探寻雕版印刷技艺与朱子文化、宋慈法医学问的历史渊源。
木韵流芳:雕版上的文明密码
步入展馆,岁月仿佛在那些梨木雕版上沉淀。深浅不一的刻痕不仅是匠人的技艺印记,更是中华文脉的生动见证。队员们发现,建本选用的闽北梨木纹理细密坚韧,其生长之态恰似朱子理学在这片沃土扎根的模样。展柜中保存完好的雕版字迹端庄,与考亭书院碑刻一脉相承。
建本,以木载道,以印传文。从选材到成版,从雕刻到印刷,这项古老技艺诠释着"薪火相传"的真谛。每一道刻痕都在诉说:中华文明的传承,不在深阁高藏的典籍里,而在匠人执刀的专注中,在书页翻动的墨香间 ,在这生生不息的文明接力中。
图为实践队在建本文化展览馆调研
匠心传承:指尖上的非遗技艺
实践队通过影像资料深入了解建本制作工艺。从木材处理到文字反刻,从墨汁调制到手工拓印,三十余道工序环环相扣。特别是"双面雕刻"技艺,匠人需在不足寸厚的木板上实现正反面的精准对应,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朱子"格物致知"的治学理念遥相呼应。
图为实践队队员专注观看建本制作工艺片
古今相续:乡土中的文化新生
建本的兴盛,曾让典籍"日传万纸",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孕育了福建"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更通过驿道和海上丝绸之路远播四方,成就"万里车书通上国"的文化盛景。朱子理学、宋慈法医智慧,正是借由这一张张建本得以薪火相传。
如今,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建阳人依然坚守着"墨香不灭"的文化信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建本文化正与朱子"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宋慈"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交相辉映,为乡风文明注入新的活力。当传统雕版艺术遇见现代数字技术,队员们更深刻领悟:真正的传承在于让古老文明永葆生机,在创新中延续其永恒价值。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建本不仅是印刷技艺,更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从朱子理学到宋慈学问,从书院教育到乡村振兴,这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正在新时代的乡土大地上续写着"苟日新,日日新"的生动篇章。
供稿:厦门医学院“取经百强·聚力乡兴实践行”实践队 黄雪、桂伊涵、吴培雯、颜沛垚、王璐、黄雅卿、何淼
上一篇:墨香千载传古韵 建本新篇泽乡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