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梦,文脉传承”——山师大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学子以AI点亮青少年美育新路径
让美育走向前沿,践行AI赋能艺术教育。近日,山东师范大学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赫艺AI美育先行队携手泉城书房,联袂推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AI青少年学习营之辛弃疾专题AIGC美育活动。本次活动由王云蕾、董栩畅、沈一涛、刘春阳、林心玫、鞠慧喆共同策划执行,致力于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辛弃疾美学文化深度交织,为泉城青少年打造集历史探寻、AI实践与艺术创作于一体的暑期美育盛宴,助力人工智能为美育事业注入新动能。
一、当辛弃疾文化邂逅数字创作:美育课堂的创新表达
赫艺AI美育先行队在泉城书房陆续开展了“AI知识启蒙课堂”“辛弃疾专题AIGC歌曲与绘本创作课程”等系列美育活动,将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巧妙融合,为青少年带来了耳目一新的美育学习旅程。
7月20日,AI知识启蒙课堂在泉城书房率先开启。课堂上,志愿者以助教身份辅助教学,系统了解了AI软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渊源与实际功用,并结合生动案例帮青少年建立对人工智能赋能美育的直观认知。7月25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AI青少年学习营如期而至。课堂上,志愿者深入剖析了辛弃疾词作中的美学内涵、AI创作软件的操作方法及RTGO语言模型在艺术表达中的应用原理,并以辛弃疾专题AIGC绘本制作为实践依托,创新采用“国风意蕴+灵动笔触”的技术表达为创新支点,引导孩子们在深悟词作内涵后,亲手操作AI软件进行创作,让诗词中的美学意境通过数字艺术具象化。
课堂精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经典词作作为美育授课范本,在诗词美学解析与AI艺术实操的互动中,帮助孩子们从文字韵律、情感意境、历史背景多维度感受爱国词人的艺术表达。孩子们通过创作AIGC绘本,宛如穿越千年岁月,在笔墨与代码的碰撞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美学的沉浸式体验。
此外,志愿者还鼓励孩子们尝试用AI生成辛弃疾主题歌曲,通俗化科普了旋律风格、节奏类型、音色特质等音乐基础知识。孩子们通过精准调整参数、优化指令描述,生成了既贴合诗词意境又富有感染力的激昂旋律。这一过程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既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离不开技术运用中的细致打磨。
二、科技赋能中的文化浸润:美育素材的深度挖掘与体验
7月26日,为让AIGC美育创作拥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学根基,赫艺AI美育先行队带领孩子们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开展研学实践,同时志愿者独自前往辛稼轩纪念祠进行文化调研,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AI青少年学习营的后续课程积累鲜活内容,推动“文化+人工智能+美育”的深度交融。
在山东美术馆,志愿者与孩子们一同驻足于历史真迹前感悟艺术魅力,在“流动的敦煌”数字艺术展中,近距离观赏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创新成果,直观感受科技赋能下文化艺术的全新美育呈现形态;在山东省博物馆“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现场,大家围绕科技与泉城文化融合的美育实践路径展开探索,从展览的数字化呈现方式中,汲取人工智能创作与地域文化结合的美育灵感。
志愿者抵达辛稼轩纪念祠后,仔细欣赏辛弃疾真迹,深入梳理这位爱国词人的生平背景与文化成就,沉浸式体验其诗词创作的历史语境与美学追求。这场文化调研不仅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AI青少年学习营的后续AI美育创作积累了精准的历史素材与美学参照,更让团队明确:技术应用需始终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方能让青少年在美育学习中触及传统艺术的精髓。
三、AI赋能下的设计实践:美育载体的生动呈现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AI青少年学习营中,AI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延伸至泉城书房明信片设计领域,更拓展到了青少年绘本创作中,借助数字工具让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以更生动的形式成为美育载体。
志愿队设计者以泉城书房的空间美学、文化氛围为核心灵感,结合辛弃疾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运用AI设计工具打造专属明信片,让“书房记忆”与“诗词文化”通过数字艺术得以定格。这些由AI辅助完成的明信片,既保留了泉城书房的真实质感,又因独特风格模型的注入而富有文化张力,成为连接青少年与书房、与传统文化美学的温馨美育载体。每张卡片都承载着对“科技赋能文化美育”的独特理解,也让泉城书房的书香韵味通过数字艺术得到更生动的传播。
同时,志愿队设计者以辛弃疾经典词作为创作源泉,借助AI工具生成主题绘本。结合对词作意境的美学理解,通过技术操作让AI将诗词中的场景转化为鲜活画面,让“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灯火阑珊处”的婉约等经典意象跃然纸上。这些AI辅助创作的绘本,既还原了诗词中的历史韵味,又契合孩子们的审美喜好,充满童真童趣,成为让他们感受辛弃疾诗词美学魅力、触摸传统文化的生动美育媒介。每一页绘本都凝聚着“科技+文化+美育”的融合智慧,也让古典诗词在数字艺术的赋能下焕发新的美育活力。
此次赫艺AI美育先行队与泉城书房联合开展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AI青少年学习营,以AI为桥梁,让青少年在诗词美学解读、艺术创作实践与文化意境感知中,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体验—表达”完整美育链条。从AIGC绘本、歌曲的美育呈现,到博物馆的实地研学、纪念祠的素材积累,再到明信片的创意设计,科技与文化的碰撞始终围绕美育核心展开。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美育+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让更多青少年在数字工具的助力下感受文化经典的美学魅力,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青少年美育领域的落地播撒更多种子。(作者:王云蕾 刘春阳 林心玫 摄影:沈一涛)
上一篇:青春探海逐数 智汇蓝海新篇 ——大学生实践队双盛会实践共绘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