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艺+破界·项目突围·校地攻坚 ——江理学子在“设计长征”中锻造创新利刃

 日期:2025-08-06 点击数:803

(通讯员 陈烨)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一群江西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正捧着草鞋、马灯等革命文物反复端详。他们并非普通游客,而是带着特殊使命的“设计战士”——要将红色记忆转化为现代文创产品。这是江西理工大学《工业设计概论》课程“在地设计攻坚战”的现场,也是该校“艺+破界·项目突围·校地攻坚”教学创新的缩影。

界:从纸上谈兵到战场练兵

“过去素描色彩画得再好,面对真实产品问题我还是手足无措。”谈起课程改革前的学习状态,2022级学生熊歆果说到,传统课堂里,产品设计知识还停留在设计史、设计原理、设计美学的固化框架里,与真实设计场景脱节。彼时,学生数智化技能薄弱,高阶设计思维欠缺,项目教学多为虚拟演练,很难落地生根。

图1-课程部分教学纪实图

“设计教育必须跟上时代!”课程负责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的黄金发教授下定决心改革。团队以长征精神为指引,重构跨学科知识体系,打造项目化教学链条,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突围:在真实战场锻造真本领

“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旧插线板,成了我们的设计诊断标本!”2023级学生团队围着锈迹斑驳的音响话筒展开了激烈讨论,并在10分钟内利用AI生成了3套改良方案。这种闪电战式的随堂项目,让学生们能够在20分钟内快速完成问题诊断与创意输出,知识迁移能力显著提升。“现在看到身边的产品,第一反应就是找问题、想方案,这种思想转变太奇妙了!”学生许汉兴奋地说。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另一场攻坚战正酣。学生们从纪念馆文物盲盒中抽取设计主题,以红军母亲钟招子的马灯为灵感,用AIGC工具快速渲染出八子参军走马灯设计图。并让企业导师当场点评指导,让方案从概念走向落地。“当自己的设计被纪念馆采纳,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语言形容。”参与项目的学生何山自豪地说。据悉,课程中学生已为纪念馆设计82项红色文创产品。

图2-马灯项目表现

攻坚:从设计新手到创新强兵

课程改革带来的蜕变清晰可见。2023级学生在定义问题、创意构思、方案表现等能力上,从入学时的32%、45%、39%跃升至88%、98%、92%。“以前只懂画画,现在能独立完成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设计。”学生叶银豪展示着她参与的智能跳绳设计,这项融合了电子工程与生物力学的作品,斩获了省级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

更深刻的转变在于价值追求的升级。学生们从单纯追求商业设计,转向深耕文化传承。客家民俗元素融入家具设计,乡村振兴理念体现在生态产品中,30余项作品助力红色文化传播与乡村发展。“设计不只是美观,更要承载文化与责任。”这是学生们在课程反馈中最常提到的感悟。

图3-课程部门成效展示

教师们也在这场“长征”中收获成长。团队先后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创赛一等奖等荣誉,10人次获评“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看到学生们在国际赛场领奖,在地方产业中发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团队杨晶老师的话语里满是欣慰。

图4-学生部分国际获奖证书

如今,该教学革命的成果正跨越校园边界。课程团队受邀在未来设计师教创大赛、教育部虚拟教研室等平台分享经验80余场,辐射3000余名教师前来交流学习。其创新模式被20余所高校借鉴应用,相关经验被新华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报道32次。

“我们的‘设计长征’没有终点。”黄金发教授说,未来课程将继续深化“艺 +”跨界融合,让更多学子在真实设计战场上锤炼本领,让创新之花绽放在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的征途上。在这条充满挑战与荣光的育人长征路上,江理师生正以设计为刃,以创新为魂,书写着新时代工业设计教育的精彩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