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广东科技学院赴石排镇“古韵童行”宣讲突击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古韵童行护童心,青春筑梦绽芳华

 日期:2025-08-03 点击数:28

7月7日至7月21日,广东科技学院赴石排镇“古韵童行”宣讲突击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突击队以“教育帮扶、科技启蒙、安全守护、文化传承”为核心,通过政策宣讲、互动实践、文化体验等多元形式,在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与当地青少年共同书写了一段融合知识传递与成长陪伴的实践篇章。

安全护航——筑牢成长“防护网”

安全是成长的基石。突击队将青少年安全防护教育作为活动开篇重点,通过多维度宣讲与沉浸式体验,为孩子们构建全方位的安全认知体系。

突击队队员开展了防溺水专题宣讲。活动以“溺水是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为警示,播放精心剪辑的防溺水宣传片,用动画模拟野外水域中隐蔽的暗流、漩涡等危险场景,直观揭示“水性好≠安全”的认知误区。针对“溺水者七大迹象”(如直立水中、口鼻露出水面却无法呼救),队员们现场还原真实情景,让青少年在观察与模仿中学会识别危险信号。“如何正确施救?”面对这一关键问题,队员们总结出“四步法”——第一时间大声呼叫吸引注意、寻找竹竿或树枝等延伸物救援、在周边搜寻泡沫板等漂浮物抛掷、拨打120说明具体位置,通过分组演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熟练掌握。

此外,突击队还联合东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石排大队,将交通安全课堂搬进塘尾村。警官们带着醒目的交通标志模型,用“看图识标志”“模拟过马路”等趣味互动打开宣讲局面。在“红灯停绿灯行”情景模拟中,青少年们轮流扮演行人和司机,在队员与警官的指导下学习“一停二看三通过”的过街准则。活动尾声的“安全知识抢答”环节,青少年们踊跃举手,将“斑马线”“禁止通行”等知识点牢牢记在心里,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科技启蒙——点亮创新“好奇心”

以趣味实验为载体,将抽象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突击队用青春活力点燃乡村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科学实践环节中,队员们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载体,设计了一系列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互动实验。现场的实验装置虽取材普通,却在队员的巧妙操作下,呈现出诸多令人称奇的物理与化学变化,瞬间吸引了青少年的目光,让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探索的热情。实验过程中,队员们引导青少年近距离观察各种奇妙现象。面对青少年一连串充满好奇的提问,队员们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以循序渐进的引导代替生硬讲解,用贴近生活的比喻解释复杂概念,让他们在轻松的互动中逐步理解科学原理。

突击队还联合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小蜜蜂机械自动化创新创业实验室,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关于现代科技的启蒙体验。现场展示的各类3D打印成品,凭借精巧的造型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让青少年们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驻足观察、触摸。队员们结合实物,向他们通俗讲解了这类科技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原理,还鼓励青少年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创意物品,并现场演示了如何将创意构想转化为数字模型。这些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的趣味性与严谨性。当孩子们主动围着队员分享自己的发现时,科学探索的兴趣已悄然萌发。这种以实践为桥、以体验为翼的启蒙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接触了科学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种子。

政策普及——架起求学“助力桥”

突击队通过创新形式将资助政策融入互动活动,结合主题宣讲、知识竞赛等多元方式普及助学政策,不仅提升了政策知晓度,更以励志引导为青少年求学之路注入动力与保障。

活动期间,队员们创新政策宣讲形式,将资助政策要点与互动体验活动有机融合,让政策知识在轻松氛围中被青少年理解和吸收。通过主题宣讲、咨询点设立等多元形式,系统介绍了助学帮扶的相关政策内容,帮助青少年和乡村家庭了解学业保障的多种途径,有效提升了政策知晓度与普及率。

为确保政策覆盖更精准,队员们同步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他们深入乡村家庭,结合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针对性解读资助政策的适用范围与申请流程,详细解答家长关于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方面的疑问,将政策条款系统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确保每个有需求的家庭都能清晰掌握帮扶途径。

文化传承——厚植乡土“文化根”

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民俗,突击队在文化体验中唤醒青少年对本土文脉的认同与热爱。

队员们以非遗传承为核心,组织青少年开展扎染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中,队员们系统介绍扎染这一传统工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细致示范从布料处理到染色成型的完整流程。青少年在亲手操作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与匠心,在色彩与纹理的碰撞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非遗,更使古老工艺在互动实践中焕发新的活力,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融合。

突击队联合石排镇石岗小学醒狮队,共同开展醒狮文化传承活动。孔泽钦老师现场传授醒狮的基本技法与动作要领,讲解其背后蕴含的民俗文化与精神内涵。青少年们在学习与演练中,感受传统民俗的刚健之气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汗水浸湿衣衫却依旧热情不减。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让醒狮这一传统民俗在新一代的实践中得以延续,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生机。

实践育人——培育担当“少年志”

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突击队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锤炼品格。

队员们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走进自然、观察生态,在与乡村环境的深度互动中建立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通过环保知识分享、绿色承诺践行等形式,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准则,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理解环保的现实意义。同时,突击队结合乡村实际开展调研,聚焦生态与文旅的融合发展,形成针对性建议,既为乡村绿色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也让绿色发展的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实现了环保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双向赋能。

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队员们设计了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阐释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借助自我认知引导、手工实践体验等环节,让青少年在接纳自我、锤炼耐心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团结互助的精神价值。活动打破了刻板的说教模式,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轻松的互动中,不仅加深了青少年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更在潜移默化中凝聚起同心向上的力量,让“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信念成为成长路上的精神养分。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以多元形式架起了知识传递与成长陪伴的桥梁。从科技启蒙点燃探索热情,到政策宣讲筑牢求学保障,从非遗传承唤醒文化自信,到环保实践培育责任担当,再到民族团结凝聚同心力量,每一项活动都承载着实践育人的初心。队员们用青春活力扎根乡村沃土,既为当地青少年送去了知识与温暖,也在躬身实践中深化了对时代责任的理解。这场双向成长的实践之旅,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让青春之花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绽放出别样芳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