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阳足迹:凤起清阳实践团走进丰阳,解码“百千万工程”振兴路
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青年学子正以行动践行使命。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国家 “百千万工程” 号召,广东财经大学 “凤起清阳” 实践团于7月9日至12日,走进清远市连州丰阳镇的夏东村、大富头村和梁家水村,开展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与帮扶行动,用青春智慧为古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7月9日,“凤起清阳” 实践团踏入夏东村,一片翠竹环抱,清溪潺潺,高山密林织就天然氧吧,四时气候温润宜人之地。一场围绕 “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 的实地调研就此展开。
(图为夏东村周边环境)
团队以特色民宿为起点,亲身体验当地村民渡河方式,深入生态林区并考察独具特色的石头画艺术。测绘组成员携带专业设备,对村内3处天然水池进行了精确测量与数据采集。为后续水池及周边空地的科学规划提供关键依据。
此外,团队还随机采访了当地村民。“我们这里空气好、水好、环境好”陈姨如是说。然而,也有不少村民表示,受限于宣传不足,夏东村秀美的山水风光“养在深闺人未识”,导致旅游业发展长期停滞。
(图为实践团采访夏东村村民的过程)
针对夏东村“有好风景缺好客源”的发展瓶颈,团队下定决心改变现状,并在调研结束后迅速组织研讨,为夏东村量身定制旅游业发展方案:线上启动 “云端推广计划”,拍摄古村风光宣传片与趣味短视频,计划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精准投放;线下依托测绘数据设计 “丰阳镇自驾游环线”,将夏东村设为核心节点,制作含景点概况的线路配图;同步建议村委会开展 “民宿服务 + 导游讲解” 兼职培训,首批计划培训15名村民,既解决人手不足问题,又为村民增加收入渠道。
7月10-11日,实践团来到大富头村。这里邻近粤北山区河流,灌溉水源充沛优质,为马蹄种植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践团首站拜访村书记,在其带领下近距离观摩马蹄种植:分苗轻捻、插种稳落、护苗巧覆,村民们娴熟的动作尽显农事智慧。村民介绍,马蹄种植需选避风向阳地,株距3-5厘米为宜,方能保障生长空间。采访中,村民既为马蹄这一特产骄傲,又有 “近年客户渐少,多靠熟人购买”的担忧。
(图为实践团采访大富头村村民的过程)
(图为实践团观看村民种植马蹄的过程)
团队随即与村委会座谈,了解并梳理亩产量、销售数据等,梳理出 “宣传弱、品牌缺、渠道窄” 三大痛点。结合指导老师建议,提出 “三链融合” 方案:产业链延伸—— 推动建设马蹄深加工工坊,开发马蹄糕、马蹄爽等即食产品;品牌链打造—— 设计 “富头马蹄” 吉祥物及礼盒包装,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供应链拓展—— 策划参加中国农产品交易会,拍摄 “从田间到舌尖” 溯源宣传片,搭建电商销售平台。目前,首支马蹄种植纪录片已拍摄完成,计划在农产品展销会上首播。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村委会沟通的情景)
骨血里藏着星火,肩头扛着理想。实践团于7月12日上午踏上了对梁家水村实践调研的征途,怀着崇敬之心先后探访了梁家水烈士陵园与梁家水红色革命文化展览馆。
(图为实践团观看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场面)
途中实践团随机采访几位村民,他们热情讲述村庄变迁:昔日羊肠小道变身为整齐的混凝土大道,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建房屋坚固美观,生活质量与幸福度显著提升。红色革命展览馆的建成,更吸引众多学校开展研学活动,既带动旅游又传播红色文化。
(图为实践团采访村民的过程)
下午,实践团参观红色展览馆后发现,虽红色资源丰富,但梁家水村红色文旅项目推进稍显滞后。针对现状,实践团制定 “红色研学升级计划”:协助村委会设计 “重走革命路” 沉浸式体验课程,包含烈士事迹情景剧、红色知识竞赛等环节;拍摄《梁家水红色记忆》系列短视频,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连载,目前已完成3条素材拍摄;联合镇政府收集周边学校研学需求,计划推出“1日研学套餐”,涵盖展览馆参观、烈士故事宣讲、农耕体验等内容,预计每年可吸引2000余名学生参与。
(图为实践团在大富头村的合照)
四天行程,三地故事。三下乡虽止,青春之实践未穷。此次实践,“凤起清阳” 实践团以脚步丈量土地,以智慧服务乡村。实践团将带着对乡土的热爱与责任,持续讲好乡间故事,让青春之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图文:“凤起清阳”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