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宁夏大学“韶华传薪”志愿服务队在唐山市新区社区开展红色音乐革命故事主题音乐会

 日期:2025-08-20 点击数:21

2025年7月16日,宁夏大学尚德书院“韶华传薪”志愿服务队赴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新区社区,开展“乐传薪火·声动邻里”红色音乐革命故事主题音乐会,通过古筝重奏、合唱、独唱等形式演绎红色曲目,结合乐曲背后的时代故事,为社区居民呈现了一场融合历史与艺术的视听体验。

该项目分为四幕分别为“觉醒年代——思想启蒙的序曲”、“抗战烽火——浴血抗争的史诗”、“建国之路——新生中国的 赞歌”、“改革开放——时代腾飞的华章”。在演出的过程中,节目安排紧凑,并且紧贴合红色主题,每一位成员都满怀热情,将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了音乐中,向观众展现出了党的光辉历程和奋斗精神。

筹备期间,队员们发现社区的音响设备播放音乐不流畅,难以支撑整个音乐会,项目负责人王丹专门聘请了音响师和音响设备,音响师王师傅说:“我闺女在外地学音乐,你们做的这事非常有意义。”调试设备时,王师傅说起母亲常讲的1950年代社区妇女连夜绣红旗的往事,队员们默默记下,在《绣红旗》的背景介绍里加了这段本地故事。

7月16日早上9点,离音乐会开始还有半小时,活动中心的椅子已被居民坐满。音乐会以女生合唱《期待的远方》开场,李奶奶说:“我加入了老年大学的合唱团,你们的声音太温暖了,让我感受到只要心向远方,每一步都会实现。这歌里唱的‘远方’,就是我们年轻时盼的好日子。”

图为女声合唱《期待的远方》

音乐剧《绣红旗》上演时,队员们身着蓝布衫,在投影的牢房背景前缓缓展开一面红布。扮演江姐的队员王丹抬手绣红旗时,台下82岁的刘奶奶忽然红了眼眶——她年轻时曾参与过社区国庆游行的红旗缝制,“那时没有现成的红布,家家户户把被面捐出来凑的”。饰演江姐的队员王丹说:“我最后喊出的那句台词:倒下了一个我,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我站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我都是哭腔喊出来的,差一点点就在台上哭出来了。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我们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图为音乐剧《绣红旗》

古筝重奏《在希望的田野上》,琴弦拨动间,投影幕布上闪过社区老照片:1980年代的农田劳作场景、2000年社区改造时的推土机、如今的绿化带与健身器材。弹到副歌段落时,第一排的几位阿姨一起跟随音乐唱了起来。

图为古筝重奏《在希望的田野上》

女声独唱《走进新时代》的旋律响起时,台下不少居民掏出手机录像。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段落,社区广场上玩耍的几个孩子被吸引进来,趴在后排座椅背上,跟着节奏晃动拍着手。女生合唱《如愿》的旋律中,投影幕布上开始播放居民们提供的老照片:有1970年代社区第一台电视机前的人群,有1998年抗洪救灾时的志愿者,还有2020年疫情期间的值守人员。再到《世界赠予我的》的演唱,很多年轻的朋友们跟随着音乐一起哼唱。

最后,《我爱你中国》前奏响起,队员们走上舞台,邀请观众一起合唱。台上的队员们带领台下的观众一边拍手一边演唱,“老中青”都在用歌声诉说着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

图为实践团合影

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新区社区,实践团在前期通过反复的排练与精心的策划,最终为社区献上了一场完美的演出,得到了一致好评。这次活动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原来音乐的力量从不在技巧有多么娴熟,而在能否撞进人们的内心。这次演出让我们明白了音乐学院学生的肩上,除了乐谱,更应该有把旋律种进土地的责任,那些藏在音符里的故事,本就该在这样的烟火气里,生生不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多元形势传承红色文化,让革命故事在新时代持续传扬。(王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