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系未来志愿服务队:赋能沿黄村社开启共护家园新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日期:2025-08-14 点击数:10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为响应党号召,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7月17日——7月24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系未来志愿服务队来到东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团队来到黄河文化园,沿着党的脚步了解黄河的发源及历程,并对黄河文化园内的垃圾进行志愿打扫,促进“守护关注黄河生态工作”的深层推进。

黄河河口是黄河水沙归宿区、河海动力交汇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对保障下游防洪安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持续加强黄河河口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治河管河水平,坚决扛牢保障黄河安澜入海的重大责任。

第二阶段,团队来到黄河入海口,开展黄河流域知识调查,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并前往知青小镇了解知青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考察盐碱改良示范地。服务队前期认真准备问卷内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第三阶段,团队来到垦利区永安镇,重温垦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光辉革命历程,并寻找到一位古稀老人和惠丰社区的老党员干部,了解他们入党五十年来的故事,倾听他们对新时代青年的看法。

 在前往惠丰社区的路上,服务队主动穿起志愿马甲,帮助路边正收麦子的居民做农活。

团队寻找到一位古稀老人,已有五十多年的党龄的他在闲暇时仍会不断学习,提高对党的认识,胸前的党徽闪烁着质朴而坚定的力量,手中的书籍积极上进的信念。在前往惠丰社区的路上,服务队主动穿起志愿马甲,帮助路边正收麦子的居民做农活。

第四阶段,“信”系未来——黄河口红柳志愿服务团队走进田间地头,考察改良好的盐碱地上的农作物种植状况,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作物展开调研。山东有近900万亩盐碱地,仅东营市就有341.8万亩,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利用难度最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其中盐碱耕地面积19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9%。改土改种,科技赋能,盐碱地变身“米粮仓”,东营让盐碱地农业提质增效,让盐碱地成为“致富田”。

第五阶段,团队走近胜利油田第一油井——华八井,同时重温“黄河足迹”,总览东营为动力开创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九曲黄河,奔流入海。国家战略,鸿篇巨制。新时代新征程,东营责任在肩、使命光荣,认真落实党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市域治理效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六个方面争一流、走在前,奋力谱写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黄河治理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盐碱地改良也是一项长期工作。信院学子将牢记此次经历,担负时代重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深入基层、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王旭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