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西安邮电大学“赓续红脉·绘绿子洲”实践团队在榆林子洲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日期:2025-08-09 点击数: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革命精神,助力乡村振兴,7月中旬,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榆林“赓续红脉·绘绿子洲”实践团队赴陕西省子洲县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红色教育为主线,走访李子洲纪念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深入子洲展览馆、八一爱民学校、阳湾村助农直播间及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实地学习、互动体验与调研交流,师生们深刻感悟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坚定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使命担当。

追寻红色足迹,筑牢信仰之基

首日行程从李子洲纪念馆启程。这座以陕北革命先驱李子洲命名的纪念馆,陈列着他青年时期用过的砚台、求学时的煤油灯,泛黄的《共进》周刊原件与手写革命传单静静铺展;墙上悬挂的百十余张历史照片,从北京求学时的留影到主持陕西党组织工作的珍贵影像,串联起他为革命奔走的足迹;复原的延安窑洞场景里,土炕、八仙桌与墙上斑驳的标语,重现了他深夜起草文件、与同志秘密议事的峥嵘岁月,生动再现了这位革命家从求学求索到英勇就义的壮丽人生。团队成员驻足于这些承载着历史温度的物件前,聆听讲解员讲述李子洲为主义而牺牲的铮铮誓言,无不被其“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所震撼。

图为团队成员在李子洲纪念馆参观学习

随后,在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的参观学习中,师生们深刻感受到陕北革命第一波力量的觉醒与壮大。

图为团队成员在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人民广场,队员们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向当地非遗传承人学习秧歌舞步。彩扇翻飞间,不仅体验到“黄土风情”的艺术魅力,更理解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陕北精神如何熔铸于这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中。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陕北秧歌绕花十字步

解码乡村密码,探索振兴路径

次日的调研聚焦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在子洲展览馆,团队成员触摸到了这片土地跳动的历史脉搏。从革命先辈李子洲的红色足迹到小米黄芪的绿色产业,展览用实物与影像串联起百年变迁。乡村振兴展区里,电商直播助农的新模式更看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数字沙盘清晰呈现了脱贫攻坚的“子洲答卷”——从苦瘠甲天下的贫困县到“山地苹果之乡”的华丽转身。

八一爱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阅智能览室以及食堂的净水器,都让队员们看到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

图为团队成员与八一爱民学校访谈调研

产业兴农新图景,电商赋能向未来

走进阳湾村助农直播基地,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扑面而来:“书记主播”刘雄旗镜头前忙带货,“新农人”庞亚琛田间地头领路跑,子洲山地苹果、小杂粮、狗头枣、手工挂面等农特产品顺着网线销向全国,2024年销售额突破190万元。更令人暖心的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分红大会上,71户91名70岁以上老人、监测户和五保户喜领近2万元红利,让“直播流量”实实在在变成了“民生增量”,绘就出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新景。

图为团队成员在湾上人家了解直播助农间

在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师生们看见了正在线上沟通的工作人员和培训教室。当了解到当地通过"抖音电商村播计划"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农民主播时,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原来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通过电商平台让优质农产品自己“造血”。

图为团队成员在子洲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访谈调研

知行合一,砥砺初心

这几天的实践如同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构建了从革命历史到乡村振兴的认知闭环,这种沉浸式学习比课堂讲授更深刻地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真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