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茶烟作舟润心田:川农大社会实践团队带领百名少年体验茶道修养之旅

 日期:2025-08-02 点击数:2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礼仪修养与审美情操,2025年7月29日,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星火续航,研学励行”社会实践团队精心策划的“茶烟作舟渡心河——小雅集茶道修养实践”活动在雅安市成功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成渝地区的百名小学生深度参与,以“礼、道、心”为核心精神,通过沉浸式茶道礼仪学习、茶艺技法实操与茶文化诗意共创,引导少年们感悟茶道中蕴含的敬天爱人礼仪、修身养性智慧以及深厚的情感连接与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参与者的审美素养、文化自觉与传承责任感。

礼敬方寸间:习得文明仪轨

图为礼仪导师王老师在茶艺教室为同学们详细讲解历代茶礼的演变与文化内涵

活动伊始,茶礼学堂庄重肃穆。礼仪导师王老师结合《茶经》与建盏等器物,生动讲解历代茶礼演变:“唐代奉茶需举案齐眉,宋代则改为躬身献盏,皆是表达敬意。”少年们认真模仿“凤凰三点头”等基础礼仪动作。当张同学在奉茶练习中操作失误时,导师及时扶正其手臂并轻声引导:“茶水稳如心境,点滴外溢如同失礼。”在角色扮演环节,扮演“茶圣”陆羽的刘同学手心朝天奉茶,诠释神农以茶解毒的典故;身着宋服的林晓冉在点茶体验中领悟手腕转动的阴阳哲理。茶服体验环节,当成都女孩李薇系好衣带凝视镜中时,她低语道:“宽袖并非只为飘逸,更约束举止,让人自然从容。”

水火见真章:体悟壶中智慧

图为茶艺师郭老师在茶艺课堂上现场演示龙井茶“青雀舌”的冲泡方法及“悬壶高冲”技法,生动讲解茶汤色香味的把控

午后,茶修堂内银壶松涛初沸。茶艺师郭老师现场演示,讲解龙井“青雀舌”需85℃水温与“悬壶高冲”技法,引导学生观察茶叶舒展的动态美。王同学屏息注水,成功呈现“碧潭飘雪”意境,导师赞赏其专注力“仿佛重现杜牧‘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诗境”。在品鉴台,少年们化身“味觉探险家”,对比岩茶的“岩骨花香”、滇红的蜜糖香与乌龙茶的七泡余韵。陈同学更在笔记中勾勒茶多酚释放曲线,探索科学奥秘。哲学探讨环节火花四溅,张同学分享泡茶时的心得:“老师说‘和敬清寂’,我静心注水时能清晰听见自己的心跳,那就是‘寂’的体验!”当茶筅搅动抹茶,历史老师结合《斗茶图》,点明古今茶人衣袂间流淌的文化血脉。

心灯映传承:共绘诗意茶缘

傍晚,百盏宣纸灯如荷绽放。茶艺师楚老师行云流水的沏茶动作在屏风上投下飞鸟剪影,分茶技法“韩信点兵”引来惊叹。伴随《茶经》吟诵,故事会在烛光中温情开启:重庆少年林同学手捧奶茶,讲述“这微咸香气唤起祖母煮茶时的温暖目光。茶诗创作将氛围推向高潮,李同学的“三沸松风煎月魄”墨迹未干,陈同学的“茶烟作舟渡心河”已引发全场共鸣。导师将诗笺系于麻绳,形成流淌的“茶香诗瀑”。

仪式尾声,每位同学在心灯内珍藏一包青茶。楚师傅轻拂灯芯寄语:“请用今日所学冲泡此茶,待灯火渐熄时细品,回味此刻心境。”更令人动容的“彩蛋”出现在归途——同学们解开茶服束腰,发现衬里竟绣着《茶经》精选段落。这些浸润茶烟的丝线,无声传递着比春茶更鲜活的文明基因。

活动结束,同学们带着亲手参与制作的茶诗卷轴、内含青茶的心灯以及绣有《茶经》的茶服返程。他们纷纷表示,这场融合礼仪、技艺、哲思与诗意的茶道之旅,如同一叶载满智慧与温情的轻舟,不仅润泽了心田,更点亮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心灯。川农大“星火续航,研学励行”团队将继续深耕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助力青少年在文化自信中茁壮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