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为媒 徽韵传情--大学生团日活动解锁博物馆"新玩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7月22日,池州学院“数析志愿,徽韵育人”实践团走进安徽博物院,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探寻之旅。通过开展以“笃行贺信精神,挺膺时代使命”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为主线,参观多个特色展厅,深入了解安徽的灿烂文明,在行走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实践中践行党关于文化自信的要求。
学子探馆,悟青铜魅力
实践团步入青铜馆中,队员分成小组展开细致观察。面对庄重伫立在展柜中央战国时期的铸客大鼎,队员围着展柜,对着手机里的资料图片,讨论着鼎身的纹饰含义,有队员比划鼎的高度,惊叹体量庞大。据讲解员介绍,它是目前已知战国时期最大的青铜鼎之一,队员无一不为它雄浑大气的造型、精美绝伦的纹饰所震撼。
文物速写,对话古安徽
随后,实践团移步至“安徽文明史陈列三”展馆,实践团安排了“文物速写”环节。队员们拿出纸笔对着景德镇窑瓷白釉瓶勾勒线条,有人捕捉釉色的渐变,有人标注年代与用途;面对守门按盾武士俑,队员模仿武士姿态,感受威严气势,拍下模仿的图片,笑着说“这是与历史对话的方式”。队员交流感受,对古代安徽的社会风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笔墨体验,筑文化自信
实践团来到“安徽文房四宝展厅”,文房四宝作为安徽文化的重要标识,深受大家喜爱。志愿者讲解完毛笔制作工艺后,队员们轮流体验了不同毛笔的握感,在纸上写下简单的笔画感受狼毫和羊毫的区别;大家亲手触摸不同品种的宣纸质感,还有人拿出自带的墨条,在砚台上尝试研磨,亲身体验“墨香晕染”的过程。
党的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珍贵的文物,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每件文物都是一部无言的史书,记录着安徽的沧海桑田,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变迁。
研读贺信,担时代使命
参观学习结束后,队员在博物院的阅读空间,举办团日活动的交流总结的复盘会议。主要聚焦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辞精神中的相关内容,引导队员深入学习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奋斗中,强化政治引领,传承奉献精神,推动青年在实践中挺膺担当。
队员们通过线上准备、线下实践,聚焦重要贺信与中央致辞精神,在馆方老师引领下,深入学习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组织了交流分享与总结会,每位成员挑选一件印象最深的文物,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发言。
供稿:陶星悦、刘梦婕